德国工作签(一)师范院校试点开设职业院校教师培养专业
可以尝试在各省的师范大学或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开设职业院校教师培养专业,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的专业标准,探索职业院校教师培养专业化途径和经验,结合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从根源上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质量。
(二)建立高等职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由于我国还未建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从而导致各职业院校教师准入门槛参差不齐。我国现有的高校教师资格证无法反映获证者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因此有必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等职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从而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整体质量。
(三)德国工作签加大在职教师培养力度构建教师培训进修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国家于2016年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
各省市需根据文件要求,在卓越校长专题研修、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做好规划设计、组织安排、体系建设、监管评估,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计划有推进、顺利实施。同时,要加强教师的境内外进修培训,提升教师国际化视野和水平。学校需建立教师境内外交流进修的保障机制,鼓励短期国内著名高校访学和出国交流学习,以项目经费的形式给予支持。
组织教师考取国际认可的职业证书和国际职业教师资格证书,促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与国际接轨。(四)职业院校职称评审制度需体现职业能力导向,
职称是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综合评价,职称晋升也是学校教师追求的目标和指挥棒。但是目前的职业院校职称评审指标难以评价教师与职业岗位相关的实践项目开发所需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职业院校职称评审指标中各省市、各校可针对不同职称分别加入业内公认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证书要求,充分发挥职称评审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以激发教师主动提升实践项目开发能力的积极性。